最近总有人私信问我:"老张啊,听说非标融资违约不上征信,这是真的吗?"说实话,这个问题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看似冷门却暗藏玄机的金融知识,看看那些藏在合同条款里的"猫腻",以及你以为不上征信就真的能高枕无忧吗?
说到非标融资,很多朋友可能有点懵。这可不是什么新鲜词,说白了就是不走银行柜台的那些借贷。比如信托计划、私募基金、P2P网贷、民间借贷这些都属于非标融资的范畴。
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老李,因为急着周转资金,通过某私募基金借了300万。结果今年生意没起色,现在天天被催债。他跟我说:"反正这钱不上征信,拖着就拖着呗。"听到这话,我当时就给他泼了盆冷水...
先说结论:大部分情况下确实不上央行征信系统,但这里头有几个大坑要注意:
上个月我接触过一个案例,某借款人通过三方理财平台借款后违约。虽然没上央行征信,但后来申请房贷时,银行调取大数据发现他有多笔非标借款记录,最终拒贷了。
别以为不上征信就万事大吉,这些后果可能比上征信更严重:
有个做餐饮的客户跟我哭诉,他当初觉得民间借贷方便,结果现在想转贷正规银行,人家一看他手机里的十几个借贷APP,直接就把申请驳回了。
要是真走到违约这步,千万别慌!试试这几个补救措施:
记得去年有个做外贸的小伙子,因为海运延误导致资金链断裂。他第一时间带着公司流水和订单合同去找出借方,最后争取到6个月的缓冲期,现在生意都恢复正常了。
根据我这8年的从业经验,总结出这些血泪教训:
最近有个客户就是吃了这个亏,他以为手机借款不上征信,结果半年内连续在7个平台借款,现在想办张信用卡都被拒了。
说到底,非标融资就像把双刃剑,用好了能解燃眉之急,用不好就是自掘坟墓。咱们普通老百姓还是要记住: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处处是陷阱。下次再有人跟你说"这个借款不上征信",你可要多个心眼了!
最近听说有些地方在试点非标融资信息纳入地方征信平台,看来监管的网是越收越紧了。所以啊,且借且珍惜,信用时代,咱们的每个金融行为都得掂量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