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老板都在问:"听说现在做税贷可以不看法人征信了?这到底靠不靠谱?"其实啊,这个政策确实有银行在试点推行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,税贷不看法人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,哪些银行真能申请,又有哪些隐藏条件要注意。文章里还会揭秘银行审核的真实逻辑,教你怎么用企业纳税记录撬动低息贷款,建议先收藏再细看!
早些年做企业贷款,银行都是既要查企业流水,又要看法人征信。不过这两年疫情冲击下,监管层出了新政策——对纳税良好的小微企业,允许银行弱化法人征信审查。注意啊,这里说的可是"弱化"不是"完全不看"。
目前试点银行主要看三个指标:
上个月我专门跑了十多家银行网点,给大家整理出当前政策最宽松的5家银行:
不过要提醒各位老板,每家银行的"不看法人征信"都有附加条件。比如建行虽然不查法人征信,但会重点核查企业是否有被执行记录;招行虽然线上审批快,但要求必须开通对公账户满6个月。
跟风控部的老同学聊过才知道,银行搞税贷不看征信其实是用纳税数据建模风控。他们主要盯着三个隐藏指标:
举个真实案例:有家餐饮企业年纳税80万,法人征信有2次逾期,本来以为没戏了。结果因为每月纳税额稳定增长,且增值税占比达75%,最后在平安银行批了300万贷款。
虽然不查征信,但材料准备千万不能马虎:
特别注意:现在银行都接入了税务局的"金税四期"系统,千万别相信所谓的"纳税包装"服务,被查出数据造假可是要上征信黑名单的!
1. 提前6个月规划:想明年申请贷款的,现在就要确保每月按时申报
2. 控制关联交易: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别超过营收的30%
3. 保留原始凭证:采购合同、出货单至少要保存5年备查
有个做服装批发的客户就是吃了亏,因为给下游代理商赊账太多,虽然纳税记录漂亮,但最后还是被银行拒贷了。
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文件,明年可能会有更大动作:
建议各位老板每季度登录电子税务局查看纳税评级,如果掉到B级以下,要及时跟专管员沟通调整。
说到底,税贷不看法人征信本质上是银行用大数据风控替代人工审核。企业主们既要抓住政策红利,也要扎扎实实做好财税管理。毕竟在这个大数据时代,每一笔纳税记录都在为你的信用加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