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粉丝在后台问"小恒钱包是哪个银行代理的",这个网贷平台确实让人又爱又怕——放款快但总担心踩坑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小恒钱包的底细,从资金存管到合作银行,再到常见套路,手把手教你怎么查清放款方。重点说说他们的银行合作模式,特别是新网银行、百信银行这些常见资金方的区别,还会教大家三个必看的合同细节,让你借钱借得明明白白!
先说重点,小恒钱包自己不是银行,它就是个贷款信息撮合平台。根据去年公布的运营报告,他们主要合作方包括:
作为首批互联网银行,新网银行在小恒的放款占比超过60%。上周有个粉丝借了3万,电子合同里"资金提供方"那栏确实写着四川新网银行。不过要注意,新网的特点是查征信但不上征信,这个和传统银行不太一样。
从今年3月开始,陆续有用户反馈收到百信的放款短信。相比新网,百信的审核更看重支付宝流水和社保数据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,他芝麻分750分,在百信这比在新网多批了2万额度。
像哈尔滨银行、中原银行这些地方银行也会偶尔出现。有个郑州的粉丝就碰到过,年化利率比新网低了3个百分点,但要求本地社保满1年。
别光看APP首页写的"XX银行战略合作",重点要看这三个地方:
这里会有个不起眼的银行电子签章,上周帮粉丝维权时就靠这个戳破平台谎称的"国有大行合作"。
放款时收到的验证码,如果是"新网银行"开头的,那资金方基本没跑。上个月有个案例,平台说是农商行放款,结果短信显示新网,最后用户成功投诉利率过高。
借完款过15天打份详版征信,看"贷款审批"那栏具体是哪家机构查的。有个北京的小伙儿就这么发现,平台宣传的合作银行根本就没查过他征信。
根据消保委的数据,去年网贷纠纷里36%都出在资金方问题上:
有的资金方会用子公司名义放款,比如某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。这时候合同里会写"XX金服",但实际出资的还是银行。
有个粉丝去年8月借款显示新网银行,今年3月提前还款时,资金方却变成了哈尔滨银行。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还款账户变更通知,别还错地方影响征信。
有些单子会由融资担保公司垫资,这时候银行只是通道。这种情况合同里会有"担保费"这一项,费用通常藏在综合费率里。
新网银行的合同会把年化利率单独列出来,而有些城商行喜欢把服务费、担保费分开计算。
百信银行对多头借贷容忍度更低,如果最近半年申请过3家以上网贷的,建议优先选新网。
中原银行等地方银行往往有提前还款违约金,而互联网银行多数是随借随还。
如果发现资金方和宣传不符,记住这两个电话:
上个月刚帮粉丝通过这两个渠道要回了多收的2000元服务费。
搞懂"小恒钱包是哪个银行代理的"这事儿,核心就是别被平台牵着鼻子走。重点看合同、查短信、打征信,这三个动作能避开90%的坑。下次再有人跟你说"我们合作几十家银行",你就知道该问他要资金方明细表了。记住,借钱不是拼手速,看清楚再点确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