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粉丝跑来问我:"哎,听说现在花呗不上征信了?这是真的假的啊?"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被这个消息整懵了。赶紧扒了扒官方文件,又问了几个银行的朋友,终于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。今天就给大伙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,不上征信≠不用还钱,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门道呢!
先说结论吧:确实有部分用户的花呗消费记录没进征信系统。但这事儿就跟中彩票似的,可不是人人都能碰上的。支付宝去年悄悄改了规则,把花呗服务主体从"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"换成了新成立的"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",这就导致部分用户的征信报送主体发生了变化。
不过大家可别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!没上征信≠贷款不用还,逾期照样收违约金,严重的还可能被限制使用支付宝功能。我那个在银行做风控的哥们说,他们最近收到好多因为误会上征信规则而故意不还钱的案例,结果都被列入支付宝黑名单了。
仔细想想,这波操作其实早有预兆。去年监管部门约谈蚂蚁集团的时候,重点提了降低金融业务杠杆率和规范个人征信使用这两条。说白了就是:
举个例子,小王用花呗买了台3000块的手机,要是这笔消费记录进征信系统,等他去银行办房贷的时候,银行可能觉得他日常消费太高,影响还款能力。现在部分用户的花呗记录"隐身"了,其实是在保护用户的信贷空间。
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:"那我的花呗没上征信是不是好事啊?"别急,咱们分情况看:
我表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他去年用花呗买了台游戏本,因为没上征信就拖着不还,结果芝麻分从750掉到550,现在连共享充电宝都借不出来,肠子都悔青了。
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儿?跟着这三步走:
要是没找到授权书也别高兴太早,说不定哪天系统升级就给你自动续上了。建议大家每季度自查一次,毕竟规则说变就变。
用了五年花呗的老司机给你支几招:
我去年装修房子的时候,把花呗账单分成12期,结果多付了800多利息。后来算明白账才发现,还不如直接用银行消费贷划算,年利率才6%!
跟银行的朋友深聊过这个问题,他们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:
所以啊,那些暂时没上征信的朋友也别嘚瑟,该来的总会来。倒不如从现在开始养成按时还款的好习惯,省得以后抓瞎。
最后唠叨一句:信用社会,且行且珍惜。别看现在有些消费贷产品好像钻了空子,等真上了失信名单,买不了高铁票、考不了公务员的时候,哭都来不及。咱们用这些金融工具,图的是方便,可别反过来被工具给套住了!